酵素农业——重塑农业生态,打造农业绿色环保新时代

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由传统农业大国向现代农业强国又迈进了一大步。酵素农业作为一种微生物农业技术,来源于农耕文明,现代科技助力,是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的必经之路。

酵素农业不单纯的追求有机食品、当年的产量品质(或者说是经济效益),而是追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健康循环模式的形成,这种模式可以重塑农业健康生态,在农业健康生态形成的过程中农业经济效益会逐年增加,实现农业“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长远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打造农业绿色环保新时代。

一、什么是酵素农业?

“酵素农业”是一种充分利用特定微生物菌组及其发酵产物(统称酵素),通过改良农产品生长环境调动和调节生物自身正常生理生化反应激发生物机体自然免疫力,以实现农业最大生产潜能最佳质量的一种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
酵素农业是岛本微生物技术研究所于2016年总结20余年酵素菌科技成果,结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在国内首次提出,并在《科技经济导刊》发表科技论文“酵素农业的提出及其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在行业内引起了剧烈反响 。

酵素农业的提出旨在保持土壤健康,为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农业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落地方案,为农业品质发展提供新思路。

二、酵素农业健康农业循环调控体系

酵素农业发展模式大的说是农、林、牧、渔及其它副业融合发展的大农业,小的说是通过酵素菌微生物技术构建土壤-种植-作物-农产品生态循环体系,其核心是酵素菌微生物技术。

通过使用酵素菌技术和酵素农业循环调控体系,改善土壤质量,激活土壤中的土著菌活力,实现微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这种自我平衡的微生态环境对于农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还能够有效预防根腐、颈基腐等顽固土传病害的发生。

多数应用实例证明酵素农业循环模式具有绿色生态、效果稳定、易于推广等特点,打破了当前杀菌剂和生物制剂的发展瓶颈,可将有机废弃物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是我国农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生态、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打造农业绿色环保新时代。

三、重塑农业微生态,解决农业种植难点

农作物当前病害高发的原因便是外部环境导致的农业微生态的改变!

农业微生态环境是指土壤、农作物、微生物三者形成的一个系统生态圈。三者之间相互增效、相互制约。当温度、湿度、营养等外部环境改变时,土壤中的微生态环境就会优先做出变化,比如微生物菌群种类及数量的改变,然后对作物生长产生影响,超过作物的适应性和承受能力时便会表现出病态,导致作物被病害困扰。

在微生态中,微生物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没有这些微生物,垃圾早就堆积如山,更别提作物健康生长了。酵素农业构建良好的微生态环境主要是通过酵素菌技术充分激活土壤中原有土著菌活力,实现微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保持微生态环境的健康。

此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农业种植以下几大难题:1.顽固土传病害。2.重茬。3.盐碱、酸化。4.死棵、烧苗。5.降解重金属。6.预防细菌、真菌病害及缺素症。7.实现零农残。8.增产也提质。9.抗涝也耐旱与寒。10.投入成本逐年降低。

上文摘自:岛本酵素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